祂關了一扇門,必開啟另一扇門 – 歐陽尚彝

他坐在琴椅上,十指放在琴鍵上,便開始彈。沒有琴 譜,只有鋼琴、翩翩起舞的手指,和一隻注視著手指是否按在正確琴鍵的眼睛。他從《將天敞開》彈到《寶貴十架》,從《這世代》彈到《感謝神》。這位青少年就是我,而我會用文字帶大家進入我的大腦,了解我的耳朵和大腦如何運作,把一首一首的詩歌儲存著。
當領詩的弟兄姊妹把詩歌的YouTube link傳給我時,我每首詩歌都會聽大約十次。耳朵每次都會集中聆聽詩歌的不同部份,以收集不同的資料,然後傳送至大腦的記憶系統儲存。記憶系統分開不同的部門,各部門會專責收集和儲存耳朵傳來的不同資料。
耳朵在第一次會聆聽詩歌的旋律,然後把資料傳到記憶系統,記憶系統會把旋律傳到旋律部,與數百首詩歌配對,若旋律與旋律部的數據吻合,便會通知記憶系統這首詩歌已被儲存。可是,若耳朵聽第一次時,傳到記憶系統的數據與旋律部的不吻合,旋律部便會通知記憶系統沒有這首詩歌的資料,要收集更多資料才能儲存這詩歌。
在第二次,耳朵會聆聽詩歌的正歌、副歌和bridge,以及分別的次數,然後把資料傳到記憶系統的結構部,結構部也分三個分部,分別儲存詩歌的正歌、副歌和bridge。
在第三次,耳朵會聆聽詩歌的節奏,是兩拍、三拍、四拍、八拍還是十六拍,以及有沒有出現左手三拍右手兩拍(即「三對二」)的情況。把資料傳到記憶部後,記憶部便會傳給節奏部,而節奏部便會把資料儲存在其六個分部。
在第四至六次,耳朵會聆聽詩歌的旋律,第四、五、六次分別聆聽正歌、副歌和bridge的旋 律,然後把資料傳到記憶系統的旋律部,再由旋律部傳到旗下三個分部,分別儲存詩歌不同部份的旋律。
在第七至十次,耳朵會識別詩歌的前奏、正副歌的不同轉換位置、及副歌轉bridge的位置,第七、八、九、十次分別會識別前奏、正歌轉副歌的位置、副歌轉正歌的位置、及副歌轉bridge的位置。這些資料會傳到記憶系統的轉折部,轉折部便會把資料傳到旗下的四個分部,分別儲存以上四種轉折位置。
若不是上帝拿去我一隻眼睛的全部視力,及使我另一隻眼的影像模糊不清,我就不能訓練耳朵和大腦記憶系統的合作,使我在教會成為與別不同的司琴。而這種與別不同,是上帝令我患癌後,才能得到的,否則我只是行人路的一塊磚頭。